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
江吞荆楚流空阔,山入兴洋翠杳冥。
刚晚云烟昏近甸,沙晴鸥鹭满前汀。
杖藜竟日穷心赏,犹自羁愁未肯醒。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诗词:《会览亭三首》
作者:张嵲(宋代)
会览亭位于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上这座亭子,可以领略到这片地区的重要性。江水吞噬着荆楚的流域,空旷广阔,而山峦则进入了浩渺的翠色中。黄昏时分,云烟笼罩下的景色接近都城,而沙滩上的阳光明媚,湖泊前的鸥鹭成群。我手扶着拐杖,整日沉浸在这美景中,但仍然被羁绊的忧愁所困扰,迟迟不能从中清醒出来。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江山美景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野岸平林和会览亭的位置,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开阔的世界。江水的广袤和山峦的浩渺给人以壮美之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沉和神秘的氛围。
诗中的黄昏与阳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昏时分,云烟笼罩下的景色显得暗淡而迷离,而沙滩上的阳光明媚,湖泊前的鸥鹭成群,给人以明朗愉悦的感觉。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作者仍然感到羁绊和忧愁,无法完全享受眼前的景色。这种内心的困扰使得诗意更加丰富和深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境遇和情感困扰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感受和内心的矛盾。它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畏向潇湘行,不入洞庭去。鞍马踏关山,衣裘冒霜露。零陵三千里,楚俗未改故。王泽久已覃,国刑亦当措。昔闻柳宗元,山水寻不饫。其记若丹青,因来问潭步。石燕飞有无,香草生触处。仙姑异麻姑,岁月楼中度。不食颜渥赭,言语神灵顶。莫将车骑喧,独往探幽趣。有信报我知,恶欲
晓来庭竹碎秋声,冷我思君重怆情。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余生。
自古勋名勒鼎彝,老于文学即今谁。腐儒尚可军马司,试作平淮第二碑。
姮娥药熟桂华新,满贮清光待出云。徐御冰轮行碧落,世间多少感秋人。
不行盆口更湖口,明日庐山自此过。犹恨西江不穷览,沅湘闻道亦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