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天上张公子,尚记门间半面人。
声烈与风来不尽,音书无使去难频。
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闻说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寄单州张朝请》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平生天上张公子,
尚记门间半面人。
声烈与风来不尽,
音书无使去难频。
一言悟主心犹壮,
百巧成穷发自新。
闻说监河收贷粟,
定倾东海活穷鳞。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师道对张朝请的思念之情。张朝请是诗人曾经与之有过交往的朋友,他的声名远扬,但与诗人的交往只在门间见过一面。诗人感叹张朝请的声名如风一般传遍,但音信很少传来,难以频繁相聚。然而,诗人通过与张朝请的短暂交流,领悟到他主宰人生的豪情壮志,百般才艺驱散了一时的困顿。听说张朝请在监河上收取贷款的粮食,将会使贫穷的鱼群活跃起来,东海也将充满生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张朝请的描写和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豪情壮志的向往。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张朝请的声名和传说中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往来不易、音信稀少的遗憾之情。然而,诗人通过短暂的交流,领悟到了张朝请主宰自己命运的智慧和坚定,激发了自己的斗志和创造力。最后两句表达了张朝请在监河收粮的事迹,暗示着他的能力能够改变周围环境,给贫穷的东海带来活力和希望。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友情、激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方信先生大有功,光皇只是暂时雄。东都二百年名节,全在桐江一钓风。
寒食清明春事好,公家霁月光风。年时犹记雨声中。州侯陈乐舞,法从酒杯同。坐上王杨虽自散,酴醿依旧香浓。待将诗易寿无穷。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
乾德之五星,旋于降娄,开文祥兮。太常之英姿,跨颉历籀,开大荒兮。游艺之神,{左车右兰}古轹今,奚钟王兮。维副车之题,在承平时,谨瑟藏兮。维北宫之玺,施于中兴,传帝皇兮。维臣其得之,锦弢琼函,绚宸章兮。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本是三山侣,闲为七泽游。放宽千里目,散遣一身愁。诗韵松来往,经窗竹献酬。蒙头一衲外,万事看浮沤。
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