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寺,雷雨初生电绕身。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卢肇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杨桥乡观光村(分宜在宋朝时才划原宜春县的文标等八乡立县)。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木叶)坳还有卢肇的墓。肇生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
卢肇政事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很多,有散文《李謩》,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等一百几十卷。卢的诗文,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唐摭言》、《云溪友议》,著术中比较著名的是《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
《及第送潘图归宜春》是唐代诗人卢肇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友人潘图的送别之情。
诗中首先提到了在皇都(指长安)生活三年,但却非常思念贫困的家乡。接着,诗人说北山的小鱼在今天得以蜕变成为大鱼,表示友人潘图取得了功名,从而改变了贫穷的命运。诗人之所以感慨,可能是因为自己与潘图一同贫困度过了许多时光。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潘图的喜悦之情,称他为“知己”,表示双方语言思想相通,互相欣赏。然而,也难掩送别之伤感,诗人说即使在白社,也依然为送别故人而感到悲伤。
下一段,诗人用对酒共惊的方式表达了千里别离的情感,同时看到花开,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的春天。最后,诗人说潘图要去“龙门寺”(可能是指地名,或者指修炼之地),表示友人潘图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诗人用雷雨初生,电绕身的形象来形容潘图的离去,可能是为了彰显潘图离去的威严和风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潘图的深切思念和别离之情。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送别的感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比喻进行了抒发,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诗词的情感真挚,寄托了友人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更好未来的向往。
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偏长。花容贴雨蜂儿静,麦浪翻风燕子凉。心计已高刘晏幕,恩波终载召公棠。去思正伴东溪水,听得潺湲更断肠。
余行江左路,曾涉蒋山椒。野逸思乘蹇,仪型想冠貂。帖窥藏五世,诗续咏前朝。永日欣无斁,巾欹膝屡摇。
迎侍虽然胜左迁,恋乡毕竟怕离筵。读书不合能讥佛,罚向潮州住几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本自光明不费灯,个中元不隔微尘。如何曾点归来后,千古无人解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