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簪绂坐成禽,亦漫为官漫好音。
身已备尝生老病,心何曾住去来今。
一波不动月空照,万籁无情风自吟。
持此东归似同志,故应分我半山林。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寄虎丘范长老》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谁云簪绂坐成禽,
亦漫为官漫好音。
身已备尝生老病,
心何曾住去来今。
一波不动月空照,
万籁无情风自吟。
持此东归似同志,
故应分我半山林。
中文译文:
谁说佩戴官位的人就能鸣禽,
同样喜欢音乐的人也常常当官。
身体已经历了生、老、病,
心灵是否曾停留在过去和现在?
月亮静静地照耀着无波的水面,
万物声音无情地随风吟唱。
带着这首诗东归的人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此应该与我分享半山林的美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范成大写给虎丘范长老的一首寄语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官职和音乐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和心灵的感悟。
首先,诗中质疑了官职所带来的荣耀和成就。作者说“谁说佩戴官位的人就能鸣禽”,意味着官位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有声有色、有价值的人。同样,喜欢音乐的人也常常当官,暗示了对官职乃至社会评价的怀疑。这种怀疑反映了作者对功利主义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权力和地位,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真正的价值。
其次,诗中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转。作者提到身体已经历了生、老、病,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避免的经历和衰老的现实。同时,作者问道“心灵是否曾停留在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内心是否能够抵抗时间流逝的思考。这种思考呼应了佛教中的禅意,即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越。
最后,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月亮静静地照耀着无波的水面,万物声音无情地随风吟唱。这种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与恢弘,也暗示了作者对山林幽静环境的向往。作者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归隐愿望相结合,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半山林的美景,寄托了对自由自在、宁静安详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职、生命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反思和对内心追求的呼唤。展示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山林生活的向往,传递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越的情感。
少年食糠核,吐去愿一官。躬耕遇敛获,不知以为欢。谓言一飞翔,要胜终屈蟠。朝廷未遑入,江海失所安。多忧变华发,照影惭双鸾。恩従万里归,独喜大节完。日食太仓米,箧中有余纨。奇穷不当尔,自信处此难。长女闻孀居,将食泪滴盘。老妻饱忧患,悲吒摧心肝。西飞问黄鹄,谁当
拜命南来得老臣,肃将庙略制妖氛。淮西将吏尊儒帅,并土儿童认使君。新赐锦衣光照日,旧行棠树茂如云。应怜孤宦潮阳守,憔悴无人与上闻。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新秋过雨月如霜,缓足蓬莱彻上方。翠木玲珑藏宝界,白烟浓淡锁华堂。书名越艳谁兴发,角动单于自感伤。山似卧龙天似水,却疑身在海中央。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不茹园公芝草。不曾餐、安期瓜枣。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接禄才余岁,为邦近故园。案图三万户,镇静五千言。雪尽春泥滑,风生沙水昏。犹须放琴客,坐席稍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