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寄介甫》是一首宋代王令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推事业皆归命,
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
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
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
得逢犹说与时差。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和时代风气的思考。作者感慨自己在推行事业时,所有的成果和努力都归于命运的安排,而自己所拥有的才华和文章却只是满足于家庭的安逸。作者认为,即使是牛羊也有各自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凤鸟作为美丽的存在,难道就没有遗憾吗?作者认为留下来的人们,即使是像孟子这样的圣人,也未必能够完全把握道义;而客人们议论的是扬雄这样的文学家,他们的评论也只是在争议中不断。真正的贤哲相互期待,他们的思想和见解可以流传千古,但即便相遇,他们与时代的差距依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省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和时代风气的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对比牛羊和凤鸟的责任和遗憾,以及对留存于世的人物和时代评论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事业和时代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反差和对比,凸显了作者对自身和时代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同时,诗中所表达的对贤哲的期许和对时代差距的认识也具有普遍意义,引发读者对于个人奋斗与时代责任的思考。
檐头清响银匙动,阶下寒光玉碗翻。
楚路接江陵,倦行愁问程。异乡无旧识,多难足离情。落日悬秋树,寒芜上废城。前山不可望,断续暮猿声。
乳石幽人径,深林道者家。海棠开遍叶,山药未生芽。云薄如春服,僧多似晚鸦。竹中烟一缕,趺坐寂无哗。
高亭迥出人寰青,须信仙凡路已分。世上俗尘那得到,如今步步是青云。
阑干只在鸥飞处,年年怕吟秋兴。断浦沉云,空山挂雨,中有诗愁千顷。波声未定。望舟尾拖凉,渡头笼暝。正好登临,有人歌罢翠帘冷。悠然魂堕故里,奈闲情未了,还被吹醒。拜月虚檐,听_坏砌,谁复能怜娇俊。忧心耿耿。寄桐叶芳题,冷枫新咏。莫遣秋声,树头喧夜永。
隣山三五百为曹,气伏心降让我高。独秀不知为独秀,退然自视一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