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乐天二首》

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
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
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
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
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寄乐天二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两首诗,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荣辱升沉影与身,
世情谁是旧雷陈。
唯应鲍叔犹怜我,
自保曾参不杀人。

译文:
光荣和耻辱伴随着我的身影,
世俗之情为何像旧时的雷陈。
只有鲍叔(指鲍照,唐代名将)还对我怜悯,
曾参(指曾参,西汉名将)自保而不杀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元稹在荣辱和风波中的心境和处世之道。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将个人的成败得失与世俗之情进行了对比。他认为,荣辱和沉浮只是影响个人的外在现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守和道德准则。对于作者来说,他深感自己的命运受到了世俗之情的影响,但他依然保持着曾参的原则,坚守不杀人的底线。

诗中提到的鲍叔和曾参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的身世和经历与作者有一定的关联。通过与这两位将军相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忧愁,同时也表现出对鲍叔的敬佩和对曾参的追随。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他在风波中保持清醒和坚守原则的态度。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道德追求,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儒家思想和人文关怀。

第二首:

山入白楼沙苑暮,
潮生沧海野塘春。
老逢佳景唯惆怅,
两地各伤何限神。

译文:
山峦融入白楼和沙地,夕阳映照在花园。
潮水涌动于苍茫的大海和田野之间的池塘,春天来了。
年老常遭遇美景只感到惆怅,
两地分离使彼此伤害无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元稹面对岁月流转和离别所感受到的情绪。诗中以山峦、白楼、沙地、沧海、野塘和春天等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来抒发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思考。

作者在年老之时,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但却感到惆怅。这种美景与年龄的不匹配,使他对时光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有限性产生了感慨。同时,他提到了两地分离带来的伤痛,这可能是指作者与挚友或亲人的离别,使他们相互伤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光阴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这种感叹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敏感和关怀。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常常关注人生哲理和情感抒发的特点。

  • 《代赋寿宁宗潜邸》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 《抚松堂》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 《重别王掾》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 《喜赦》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 《过鄂渚登南楼》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 《次韵十诗·即事》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