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静榻闲眠处,竹下明窗独坐时。
着甚语言名宇泰,林间自有翠禽知。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寄李景真太博》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前静榻闲眠处,
竹下明窗独坐时。
着甚语言名宇泰,
林间自有翠禽知。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邵雍对友人李景真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邵雍在花前的安静床榻上,或者在竹子下明亮的窗前独自坐着的情景。他感叹自己的言辞无法表达出李景真的博大才智,而只有林间的翠禽(指李景真)能够真正了解他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李景真的深厚情谊和思念之情。诗中的花前静榻和竹下明窗是诗人追求宁静和思考的地方,也象征着他与李景真之间的友谊。作者对李景真的赞美超越了言语的能力,认为他的博学多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最后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李景真能够在林间自由飞翔,自得其乐,不受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意蕴含深情厚谊,同时展现了作者邵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风格,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玉阙朝回,沙堤烟晓,碧幢光动军容。虎符熊轼,行指七闽中。假道吾乡我里,挥金事、思蹑前踪。倾怀处,萤窗雪案,犹说昔年同。相看,俱老大,襟期道义,不为王公。念儿时聚戏,念已成翁。取借玉壶美酒,还为寿、金盏翻红。仍频祝,中书二纪,寰海振淳风。
修行须是身衣布。受寂寥餐素。道心不与众心同,绝忧愁思虑。内中认取金怀聚。并开明玉兔,赤鸾抱住黑龟精,这些儿谁悟。
倅乘淹荣序,封轺促觐期。文章二台妙,昆弟五常眉。树隐征邮密,花留祖盖迟。秋毫供握处,春草见归时。书笏人思对,垂橐客怆离。羡君如彩凤,先集翠梧枝。
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时。
紫微垣里旧宾从,来向吴门谒府公。奉使谬持严助节,登门初识鲁王宫。笙歌隐隐违离后,烟水茫茫怅望中。日暮瓜洲江北岸,两行清泪滴西风。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