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栾未久又分襟,踽踽{缳纟换女}{缳纟换女}老不禁。
陋巷更无佳客语,残编幸得古人心。
熙熙农夫含生意,济济官僚喜德音。
欲共功名须好汉,微阳何以胜重阴。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立斋》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住在隐居的斋室里,团团栾树还未长久又分开了襟衣,
孤独地行走,老去无法忍受。
陋巷中再也没有佳客留下的美言,
幸好有残篇编写,得到了古人的关怀。
熙熙农夫心中充满着生活的意义,
济济官僚欣喜于道德之音。
想要与功名共存,需要真正的英雄气概,
如何能够在微弱的阳光下胜过沉重的阴霾呢?
诗意:
《寄立斋》是王柏在隐居斋室之中写的一首诗词。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心境和社会对比,表达了他的忧思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传达了对孤独和衰老的感受,以及对文人境遇的思考。诗人抒发了对于现实社会中农夫和官僚两个阶层的不同态度,认为农夫注重生活,官僚关注德行,二者有所取舍。最后,诗人思考了功名与人性的关系,提出了对于真正英雄气概的追求,以及在逆境中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赏析:
《寄立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通过对团栾分襟、踽踽行走、陋巷与残编、熙熙农夫与济济官僚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孤独、衰老、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以微阳胜重阴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于光明、希望和真正英雄气概的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凸显了王柏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于人性的关注。
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
可之有,因赋是词付何琮,俾歌之以侑一醉。雪霁春已半,露重午方暄。一筇挂上高绝,便觉眼前宽。指点数家楼阁,检校一村花柳,绿水接青烟。峦岫竞围绕,风日更清妍。闹媒蜂,纷使蝶,菜花繁。少年正尔行乐,谁复顾华颠。自有此丘此坂,那得游人箫鼓,暖响出中天。归步不妨晚,
涉险何如过虎牢,白云堆里著身高。登临我欲招元亮,谈笑时能接李翱。人境地下看犹粟,洞天西去有蟠桃。学仙恐是虚无说,且向峰头跨六鳌。
野蔬出芋惯寒酸,羹绿虀黄顿顿餐。直到新年立春日,却无生菜上春盘。
痴绝有庵不肯住,弄老挑云径山去。地水火风分裂时,亲书赠予黄葛布。蜕封读罢咽无语,会得龙须能辟暑。岂知玉骨本清凉,书则珍藏布不取。源老忽踏幽深路,道在隔山遥望处。巨帙已载闲葛藤,何堪又送闲家具。开眼一看笑呵呵,犹有这个可奈何。来而不往非世法,聊效芹忱愧不多。
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开元天子千秋节,戚里人家承露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