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谋食亦何得,浪取穷愁只自侵。
饿死有时非正命,劳生几不愧常心。
百年此去尘埃在,万古从来意思深。
莫说山林是轻往,穷来无计得山林。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诗词:《寄满子权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终年谋食亦何得,
浪取穷愁只自侵。
饿死有时非正命,
劳生几不愧常心。
百年此去尘埃在,
万古从来意思深。
莫说山林是轻往,
穷来无计得山林。
中文译文:
一年四季都在思考如何获得食物,
却只是徒劳地增加了贫困和忧愁。
有时饥饿致死并不是命中注定,
辛苦劳作使人心中无愧。
百年过去了,尘埃仍在,
万古以来,深意常存。
不要说山林是轻易可得的,
在贫困来临时,才无计可得到山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贫困的体验。诗中通过描述终年为生计奔波无果,只是增加了贫穷和忧愁的状况。作者认为饥饿致死并非命运的安排,而是人们辛苦劳作的结果。尽管在艰难的生活中,作者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努力工作,不愧对得起自己的心。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百年过去了,尘埃仍然存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世间的尘世纷扰,而万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从未停止。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向往和渴望,但在贫困来临之际,却无法轻易实现这样的愿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和劳作的思考,以及对山林自然之美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内心的感受,诗词传递出对生活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和追求的渴望。诗中的语言简练,意蕴深远,给人以启示和共鸣。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春江多大风,每盛肯遽微。吹人虽不寒,崩浪良足唏。嗔读揭几帙,妒梦摇斋扉。况乃驾舻栧,敢与争狂威。郁郁羁思倦,寥寥遨侣稀。危陟据隄阜,遐眺穷湾圻。引雏鹊始大,长笋荻已肥。草远安所极,絮残犹自飞。眷此惜暮景,感怆将畴依。去国候屡改,怀人事多违。袍弊苦肤汗,药{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人言十月小春回,谁酿寒云作雪醅。天女戏抛群玉佩,风姨吹散万解杯。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
月向天边夜夜生,秋风何处彩云横。鱼无密信来青海,蟢有闲丝挂晚晴。春玉渐看腰似削,愁城不怕酒如兵。而今只合笼鹦鹉,能向琵琶唤小名。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