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百零五首》

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三世如来,相授此印。
石人放意卧烟寒,玉女摇头看晓信。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宋代佛教禅宗大师释正觉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当处出生,当处灭尽。
三世如来,相授此印。
石人放意卧烟寒,玉女摇头看晓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观念,即生命的起源和终结都存在于当下。诗人通过探讨生死的真相,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禅宗的境界。诗中提及了三世如来传承佛法的印记,意味着佛法的传承和普遍性。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寓意深远的景象,石像表现出超脱尘世的意境,而玉女则象征着天籁之音,静静地观察着黎明的来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句诗揭示了佛教的观点,即生死并非是线性的过程,而是在每一个当下都存在着。"三世如来,相授此印"表明佛法的传承与普遍性,佛教的教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接下来的描写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副意境深远的画面。"石人放意卧烟寒"表现了石像超脱尘世的境界,犹如是一位禅定的修行者,融入了自然的氛围之中。"玉女摇头看晓信"则展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玉女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她静静地注视着黎明时分的到来,传递出希望与期盼。

这首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和意象的运用,将佛教禅宗的深刻思想融入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它表达了对生死真相的洞察力,强调了当下的重要性,并通过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超越尘世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有着强烈的禅意和哲理性,令人回味无穷。

  • 《颂古四十四首》

    病餐毒药访良医,医使元餐药治之。病去药回滋味别,舌头具眼者方知。

  • 《小园春昼》

    日永春残陋巷深,四邻萧寂小山林。张罗门外人惊爵,仰秣槽中马听琴。燕坐角巾移竹影,野谈争席占墙阴。灌园本是三公事,俋俋闲舒傲世心。

  • 《咏史》

    汉地龙蛇始遘迍,曹公崛起定经纶。阴谋用尽得天下,谁道彼雏解笑人。

  •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 《送王毂及第后归江西》

    太宗罗俊彦,桂玉比光辉。难得终须得,言归始是归。风帆天际吼,金鹗月中飞。五府如交辟,鱼书莫便稀。

  • 《解罢京局一首》

    运水担柴力分遭,挟持泥古小儒劳。浙潮屹起岷峨上,越巘遮蟠江海滔。一叶鸥湍寻婺女,半生瓢泛信鱼舠。曩时瓜步从容侣,好糁藜羹待共轑。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