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十五首》

进院得住便住,退院要行便行。
个条乌拄杖,莫怪太生狞。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心境和生活态度。以下是我根据诗词的中文译文进行的赏析和诗意分析:

诗意:
《偈颂二十五首》以一种坦然自在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禅修的态度。诗中提到了住院和退院的场景,但作者并不拘泥于物质的环境,而是强调心灵的自由和超越。作者提到自己手持乌拄杖,可能象征着他在禅修中使用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摆脱纷扰和束缚,进一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短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生活哲学和修行观念。作者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中的"进院得住便住,退院要行便行"表明了作者对于住宿和行动的随缘态度,不受外界环境和物质的束缚。而"个条乌拄杖,莫怪太生狞"则展示了作者在修行中所倚重的工具,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于人们对于他外表不解的一种宽容和释然。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于生活的超越态度,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作者以禅修的视角,告诉读者要摆脱对于物质的执着,追求心灵的解放和超越。这种超脱和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对于当代人们在喧嚣和压力中寻求平静和内心安宁的启示意义重大。

总之,《偈颂二十五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禅修的态度和追求。它通过对于住宿、行动和修行工具的描述,传递了一种超脱纷扰的心态和对于内心自由的追求。这首诗词不仅具有一定的禅宗色彩,同时也给当代人们带来了对于内心宁静和解脱的思考。

  •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 《郡斋养疴呈醉樵内史(二首)》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 《余与吕守之买舟西归林常甫吴清淑吕伯起出饯》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 《生查子(赠陈宋邻)》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