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七十八首》

佛病法病,佛药法药。
本色衲僧,俱不染著。
遇饭开口,要行移脚。
自是现成,谁能造作。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佛教修行者在面对疾病和法医两种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佛病法病和佛药法药,表达了佛教修行者在身体和法理两个层面所面临的困境。佛病指的是修行者自身的身体疾病,而法病则是指修行者在法理上的难题。佛药是指修行者可以通过佛法来治愈自己身体上的病痛,法药则是指修行者通过正法和佛法来解决法理上的困境。

诗词中提到的本色衲僧,意指修行者本来的自然状态,不被外界所染污。遇到饭时开口要求行者移脚,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生活琐事时要保持清净和超脱的态度。诗词中也提到了现成的言语和行为,表示修行者不需要刻意做作,而是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强调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言行一致,以无过失之口和无怨恶之行展现佛法的真谛。

这首诗词通过反复强调修行者的内在本质和修行的态度,表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追求内心的净化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诗词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修行者的描写,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美德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修行的智慧和方法。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提醒人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以及通过修行来寻找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 《送何圣从龙图》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笼鹅阁谁知轩后阁,宛在水之濆。牖外树交合,阶前萍即分。鸟窥书影静,鱼伺墨波勤。岂有山阴帖,人言此右军。斜月廊廊传踏月久,更获此为奇。不在照能遍,无妨影乍欹。槛承花始韵,檐阁树微亏。何以添幽致,恰当弦上时。四婵娟堂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

  • 《双溪曲》

    脉脉溪路遥,泛泛落花娇。人心不如水,相随下河桥。

  • 《拙句谢伯达老友》

    赠梅发言吾过矣,卫生无术谁之尤。鲁兀游心聊自遣,乐春举足岂无忧。

  • 《送周行可》

    国风惆怅黍离离,只有周郎五字诗。得见大巫今索矣,可怜小子孰裁之。心如废井凭谁汲,语到修门未可期。此别更须留好句,梅花窗外见相思。

  • 《莎庭》

    苒苒從莎长,凄凉雨乍晴。穷秋间客步,落日乱蛩鸣。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杖痕兼鹤迹,来往自從横。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