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西风敛气浮,远天野水一般秋。
衲僧歇到兹时节,坐照寒光湛不流。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僧人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淅淅西风敛气浮,
远天野水一般秋。
衲僧歇到兹时节,
坐照寒光湛不流。
译文:
微微的西风收敛了浮躁的气息,
远天的野水犹如一片秋色。
衣钵僧人在这时节停歇,
静坐照映着寒冷的光芒,清澈而不流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西风微凉,天空明澈,水面静谧。衣钵僧人在这个时节停下来,静坐观照着寒光。诗人通过这幅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静谧冥想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宁谧的秋天场景。西风微凉,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远天的野水在秋天的光照下呈现出美丽的景色。衣钵僧人在这个时节选择停歇,静坐观照着寒光,这种静谧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与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中的衣钵僧人选择在这个时节停下来,沉静地凝视着寒光的映照,这种静默的行为暗示了一种静心冥想的状态,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深秋的景象,将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冥想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宁静、静谧的感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投入,诗人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平静与宁静的美好境界,引发读者对内心自省和宁静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射策曾称蜀郡雄,朝廷重得汉司空。应留赐席丹涂地,误责飞刍紫塞功。三径欲归无旧业,百城先至有清风。潞山直与天为党,回首孙高想见公。
笼鹅阁谁知轩后阁,宛在水之濆。牖外树交合,阶前萍即分。鸟窥书影静,鱼伺墨波勤。岂有山阴帖,人言此右军。斜月廊廊传踏月久,更获此为奇。不在照能遍,无妨影乍欹。槛承花始韵,檐阁树微亏。何以添幽致,恰当弦上时。四婵娟堂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
脉脉溪路遥,泛泛落花娇。人心不如水,相随下河桥。
赠梅发言吾过矣,卫生无术谁之尤。鲁兀游心聊自遣,乐春举足岂无忧。
国风惆怅黍离离,只有周郎五字诗。得见大巫今索矣,可怜小子孰裁之。心如废井凭谁汲,语到修门未可期。此别更须留好句,梅花窗外见相思。
苒苒從莎长,凄凉雨乍晴。穷秋间客步,落日乱蛩鸣。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杖痕兼鹤迹,来往自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