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敛长空风日和,太平樵牧共高歌。
衲僧饭饱无佗事,密密机前弄玉梭。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七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译文:
云敛长空风日和,
太平樵牧共高歌。
衲僧饭饱无佗事,
密密机前弄玉梭。
诗意:
这首诗是释正觉创作的《偈颂七十八首》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景象。云彩散去,晴空万里,微风和煦,天气温暖。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中,太平时期的樵夫和牧人共同高歌欢庆。衣着朴素的僧人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没有什么烦恼和困扰。他们在静谧的空间中,专注地操作着一架玉制的纺织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宋代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作者通过描写天空、风、太平樵牧和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安乐。诗中的云敛、长空、风日和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给人一种宽广开放的感觉。太平樵牧共高歌,表达了人们在安定时期的欢庆和愉悦心情。衲僧饭饱无佗事,强调了僧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世无争,专心修行。密密机前弄玉梭,揭示了僧人们勤奋工作、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约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和谐、平静、安详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太平盛世中的幸福和满足。这种平和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情绪,为读者带来一种安抚和慰藉,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与宁静的向往。
南浦蒹葭疏雨后,寂寥横笛怨江楼。思飘明月浪花白,声入碧云枫叶秋。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发寒衣湿曲初罢,露色河光生钓舟。
郁姑台下战多时,变起萧墙遂不支。杞子方通北门管,汉家已拔赵军旗。孤忠不遂尚书志,一死啀期圣主知。想见江东桥上路,至今犹自血淋漓。
霜白掖楼晓,寒鸦城上啼。微云阊阖外,斜月建章西。忧国心常切,成功计转迷。十年京阙下,贫病尚羁栖。
鹅州城东古梅树,鳞甲满身如老龙。冷霜极冷欺不得,春风吹作玉玲珑。
予从江南来,见子东浦榛。问子何不治,子兄游洛濒。子素乐文字,而复养慈亲。去年始升朝,差差陪缙绅。今也与吾肩,行立笑语频。未经鬓发改,喜预班缀新。思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往谒持约史,文辞媿彬彬。谓将一乘粟,欲敌千箱囷。然而泽中蛇,时得龙一鳞。况复周孔教,幸逢
日暮有佳人,独立潇湘浦。 疏柳尽含烟,似怜亡国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