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因缘佛性义,共移灵棹渡头舟。
玉麟带月离云汉,金凤衔花下彩楼。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组诗词,它展现了佛教思想和禅宗智慧,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生的观察和领悟。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分析。
诗意:
《偈颂十六首》以禅宗智慧为基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命的变迁,表达了对佛性和因果的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描绘了灵动的画面,通过这些意象展示了佛教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
赏析:
这组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不同的意象,传达了深邃的禅宗思想。以下是对其中两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1. 诗词:时节因缘佛性义,共移灵棹渡头舟。
译文:时节的因缘与佛性的义理,共同将灵棹移至渡头的舟上。
诗意: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时节的变迁和佛性的义理,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因果循环。时节的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起伏和变迁,而佛性的义理则代表了超越个体的智慧和境界。将灵棹移至渡头的舟上,可以理解为在人生的旅途中,借助佛性的智慧,超越世俗的束缚,寻求解脱和觉悟。
2. 诗词:玉麟带月离云汉,金凤衔花下彩楼。
译文:玉麟带着月亮离开云汉,金凤衔着花朵下彩楼。
诗意: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玉麟、月亮、云汉、金凤、花朵和彩楼等意象,展现了壮丽的景象和超凡的境界。玉麟和金凤象征着高贵和神圣,月亮和花朵则代表着美丽和柔情。云汉和彩楼则构成了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这首诗词通过绚丽的意象,表达了超越世俗的境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总的来说,《偈颂十六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展示了佛教智慧和禅宗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因缘和佛性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界的观察。这些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体现了宋代佛教文学的独特魅力。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春江多大风,每盛肯遽微。吹人虽不寒,崩浪良足唏。嗔读揭几帙,妒梦摇斋扉。况乃驾舻栧,敢与争狂威。郁郁羁思倦,寥寥遨侣稀。危陟据隄阜,遐眺穷湾圻。引雏鹊始大,长笋荻已肥。草远安所极,絮残犹自飞。眷此惜暮景,感怆将畴依。去国候屡改,怀人事多违。袍弊苦肤汗,药{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人言十月小春回,谁酿寒云作雪醅。天女戏抛群玉佩,风姨吹散万解杯。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
月向天边夜夜生,秋风何处彩云横。鱼无密信来青海,蟢有闲丝挂晚晴。春玉渐看腰似削,愁城不怕酒如兵。而今只合笼鹦鹉,能向琵琶唤小名。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