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离位,沉乎醉乡。
语不离窠,滞在金网。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师范创作的一首诗词,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思考和追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十七首》中文译文:
机不离位,沉乎醉乡。
语不离窠,滞在金网。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探索了人们内心的困境和迷茫。作者以机与语为象征,把人们的思维和言语比喻为被困在特定位置和框架中。机不离位,意味着人们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自由地思考和超越;语不离窠,表示人们的言语受限于社会和文化的束缚,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诗词表达了一种对现实局限的反思,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赏析:
《偈颂十七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们思维和言语局限的思考。诗中的“机”和“语”是对人类认知和表达的象征,而“位”和“窠”则象征着人们所处的框架和限制。通过将机与位、语与窠相对应,诗词表达了思维和言语被困于特定位置和框架的困境。
诗词中的“沉乎醉乡”和“滞在金网”则更加强调了这种困境的深度和难以逃脱之处。沉乎醉乡意味着思维陷入了一种迷醉和沉沦的状态,无法自拔;滞在金网则揭示了言语被金属般的网罗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表达。
整首诗词中,作者通过简明的词语和对偶的结构,将人们思维和言语的困境生动地描绘出来。它提醒人们思考和反思自己所处的框架和局限,以及追求超越和自由的重要性。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自由思维和表达的思考,并激发对自我解放的渴望。
南国松楸旧,东湖水石凉。
人物今能几,公才谁不如。时情容见嫉,天意亦成虚。千载格心学,平生流涕书。一言终不吐,寒日闭幽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万仞崖头自放身,始知花发不干春。更从个裹寻枝叶,笑倒当年树下人。
四山昏昏如泼墨,行人对面不相觌。凄乎太阴布肃杀,暗然混沌未开辟。千丈拿空蛰龙起,一声破柱春雷疾。我疑人间瓠子决,或是天上银河溢。异哉烟霏变态中,山川墟市明历历。茅寮竹寺互掩映,疏舂残磬渺愁寂。叟提鱼出寒裂面,童叱牛归泥没膝。羊肠峻坂去天尺,驴饥仆瘦行安适。
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笑衰公鬓发,早已苍苍。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