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珠一颗印千峰,越古腾今处处通。
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不曾穷。
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
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
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所作的《偈颂十四首》中的一首。虽然没有具体的题目,但是通过赏析可以看出其主题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
中文译文:
一颗骊珠为印章,印于千山万峰上,越古通今无所障。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无穷尽。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佛教的象征与意象,表达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修行的艰辛和境界的高远。首句“一颗骊珠为印章”,骊珠是佛教中常用的象征物,表示佛陀的智慧,印章则意味着佛法的权威。接下来的“印于千山万峰上,越古通今无所障”表达了佛法的普及和穿越时空的力量。
第二句“元禅道贯纤毫绝,方知佛法无穷尽”指出佛法的精髓是禅修,只有通过禅修才能达到佛法的境界,佛法的深奥需要不断地领悟和修行。
第三句“孤云片片标心法,野鹤翘松表自容”则用云、鹤、松等自然景物,寓意修行者需独立、自觉,以心法为标志,表现出修行者的自信和高傲。
第四句“千眼难观谁解见,赤幡直下起清风”表达了佛法的深度和难度,修行者需要具备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才能悟到佛法的真谛。
最后一句“妙觉十方无影像,灵知三界绝行踪”则表现出佛法的境界是超越三界的妙觉,修行者需要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才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