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五首》

议得无心达有心,识心三界自平沉。
可怜迷望无心者,只道无心境不侵。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偈颂五首》是宋代佛教禅宗大师释印肃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偈颂五首》

议得无心达有心,
识心三界自平沉。
可怜迷望无心者,
只道无心境不侵。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探讨了心性和境界的关系,以及追求无心境界的重要性。

第一首诗表达了一种通过推究、思考而获得内心无欲无心境界的观点。议得无心达有心,意味着通过深思熟虑和讨论,我们可以理解到无欲无心的境界,使我们的内心得到一种平静与安宁。

第二首诗提到了"识心三界自平沉",意味着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境界时,我们可以超越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使我们的心境平静安宁,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

第三首诗表达了对迷失于追逐世俗欲望中的人的同情。这些人由于缺乏内心的觉察,无法体验到无心境界所带来的宁静和平和,只是固执地认为无心的境界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一首诗指出,追求无心境界并不意味着不受外界境遇的影响。"只道无心境不侵"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无心境界是不受外在环境干扰的,实际上,我们需要认识到无心境界的实质是在内心中,而不是外在的境遇。

这组诗词强调了修行无心境界的重要性,通过思辨和觉察内心的境界,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它也提醒我们,无心境界并不是对外界的逃避,而是对内心的觉察和超越。

  • 《题湖北唐宪桂林义学》

    梅花五岭八桂林,青罗带绕碧玉簪。祥刑使都两唐裔,亲领诸生到洙泗。七星岩畔筑斋房,独秀峰尖作笔床。买书堆上天中央,海表学子来奔忙。中州淑气无间断,南斗文星方炳焕。君不见日南姜相曲江张,万古清风裂云汉。

  • 《挽董儒促二首》

    战艺升环水,论诗得异闻。窥园仍旧隐,下马忽新坟。白社真投分,青灯忆离群。有书无子读,此事最怜君。

  • 《已亥杂诗 109》

    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 《送张嘉州》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 《卧龙冈作》

    象床宝帐悄无言,草得降书又几番?两表涕零前出塞,一官安乐老称藩。祠官香火三间屋,大将星辰五丈原。异代萧条吾怅望,斜阳满树暮云蘩。

  • 《中都之嘉会门陈亦颜为堂日城南书院取韩文公》

    客来草草治杯盘,道与家人勿惮烦。但要陶泓毛颍在,未为无以遗儿孙。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