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是住时因,住是去时果。
去住与果因,无可无不可。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去是住时因,
住是去时果。
去住与果因,
无可无不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因果律。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真理。
首先,诗人用"去"和"住"这两个词来描述生命的状态。"去"指的是离开、消逝,"住"指的是停留、存在。诗人通过这两个词,暗示了生命的无常性。人们无法永远停留在某个状态或位置,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接着,诗人提到"果因",表示生命的结果和原因。这里的"果"指的是结果,"因"指的是原因。诗人暗示了生命中的种种结果都是由原因所引起的,而原因又会导致新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是生命运转的基本规律。
最后,诗人用"无可无不可"来总结前面的句子。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无常性和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无论我们喜欢与否,生命的变化和结果都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并在其中寻找平衡和智慧。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人生的真相。它提醒人们要认识到生命的无常性和因果关系,以此来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这首诗词在表达哲理的同时也带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让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
频年入梦此跻攀,骤觉平时气象还。吴客到应忘月观,淮乡胜不数平山。飞檐曲槛霄霏处,叠嶂横江几席间。见说能诗好宾主,风雷落笔每乘闲。
蜗庐四壁空,也过百年中。葑火朝供爨,芦绵夕御风。不憎穷有祟,自以放名翁。但恨村醪薄,衰颜只蹔红。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汲汲湖上叟,种瓜湖上园。晨夕自抱瓮,长此苍玉丸。所希烈日中,消彼行人袢。垂垂一月雨,平陆白浪翻。屋庐且已没,根蒂那复存。初心竟何如,天意吾奚言。
京城处处皆白花,风吹热泪撒万家。从今岁岁断肠日,定是年年一月八。
故国望不见,愁襟难暂开。春潮映杨柳,细雨入楼台。静少人同到,晴逢雁正来。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