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通,处处通,手头活落,脚下玲珑。
常记南泉提起处,刈禾鎌子快如风。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师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活中的景象,并蕴含着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一处通,处处通,
手头活落,脚下玲珑。
常记南泉提起处,
刈禾鎌子快如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通达和灵巧为主题,通过描绘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首句“一处通,处处通”表达了一种通达的心态,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作者都能够畅通地应对各种情况。这种通达不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心的,体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机智和灵活性。
接下来的两句“手头活落,脚下玲珑”描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技艺和灵巧。无论是手中的工作还是脚下的行走,作者都能够熟练自如,表现出他的才干和熟练度。
下半部分的两句“常记南泉提起处,刈禾鎌子快如风”则描绘了一个常常被作者铭记的场景。南泉是一个佛教禅宗名僧,他在诗中被提及,可能代表了智慧和觉悟。刈禾鎌子快如风的比喻则强调了作者对于迅捷和敏锐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展现了一种豁达和自由的生活态度,强调了灵活应对和迅捷思维的重要性。通过描绘这种状态,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保持机智和灵巧,以达到通达和自由的境界。
远游游则远,安心心已安。茅茨更何事,一坐五年宽。客来问法要,示以无所还。勿云空生默,听者不胜言。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江云倏忽暝还收,五月犹寒著弊裘。芳草斜阳看易晚,绿荷疏雨听如秋。池塘空阔蜻蜓喜,帘幕萧条燕子愁。不是无言成独坐,暂将心事静中求。
两角勍触蛮,八荒等兄弟。人生天地间,贵在情义耳。嘉禾二三友,一见倾底裹。春风散天和。非彼亦非此。清淑温以直,常甫正而美。东涉金沙雪,西挹钱塘水。舟泛月双湖,辔联松九里。冬春朔四换,追随实终始。宣桥岁云暮,乃复得伯起。颀然出玉山,臭味林吴似。修门亦旬月,朝夕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肋天心。
娟娟月入眉,整整云归鬓。镜里弄妆迟,帘外花移影。斜窥秋水长,软语春莺近。无计奈情何,只有相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