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物,物中眼。
雪峰辊三个毯,睦州担一片板。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部诗集。它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其中的一首诗词有着独特的韵味。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眼中物,物中眼。
雪峰辊三个毯,
睦州担一片板。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眼与物之间的关系。眼睛看到的事物如同物体中的眼睛,相互作用,互为表里。诗人通过雪峰和睦州两个景物的描绘,抓住了物象中的视觉元素,传达了眼睛与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赏析:
这首诗词由三个简洁的句子构成,每个句子都通过物象的描绘,展现了眼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句"眼中物,物中眼"以对仗的方式表达了眼睛与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句话通过倒装的方式,使得"眼中物"和"物中眼"呼应,突出了它们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映照。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来支持前句的主题。"雪峰辊三个毯"描绘了雪山上堆积如毯的白雪,通过"辊"字的运用,使得雪的形态更加生动。这里的"雪峰"代表了眼中所见的景象,而"三个毯"则是事物中的眼睛,它们相互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睦州担一片板"则以简练的方式表达了另一个景物的形象。"睦州"是指眼中所见的地方,而"担一片板"则是事物中的眼睛。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眼睛与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眼与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它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突出了眼睛与事物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的特性。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更加引人深思,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诗意。
著衫脱裤两浮休,切莫随渠认路头。三尺蒲牢关底事,寻声接响大悠悠。
老欠人书债,惟公幸恕之。不逢斩窗处,即值揽衣时。胆薄书行诏,才悭倚合诗。自怜双鬓秃,犹忝属车随。
依依杨柳,青丝缕、掩映绿波南浦。燕掠横斜,鳞游荡漾,恰是湔裙时序。清泠如许。恍镜影空磨,簟痕密聚。欲问伊人,且自溯洄前渚。并倚木阑无语。到来还、远树遥山,凝眸同睹。雁齿参差,*流逦迤,多少鸥群鸳侣。最饶闲趣。且酒斟绿蚁,玉杯时举。*乃一声,移入柳阴深处。西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人看初无寐,形劳幸少休。梦魂虽栩栩,鼻息未齁齁。轻若风中絮,浮如水上沤。死生君了否?试向此中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