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见心珠发耿光,只消一念破悭囊。
昆虫草木承恩国,世世丛林建法幢。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昙
译文:
要见心珠发耿光,
只消一念破悭囊。
昆虫草木承恩国,
世世丛林建法幢。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绍昙创作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中的一首。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
诗中表达了一种修行的思想。诗人告诫人们,要认识到心中的宝贝(心珠)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只需要一个念头就能打破贪欲的困扰。这个念头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欲望的束缚,获得内心的解脱和清明。
诗人进一步以昆虫、草木为例,指出它们无论是在森林中还是在人间,都顺应着宇宙的法则。昆虫、草木承受着自然的恩泽,它们自然而然地依附于这个法则之下。类似地,人们也应该顺应心性的法则,修行自己的心灵,建立内心的法幢(佛教寺庙的象征),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宁和升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诗人通过对心性的反思,告诫人们要认识到内心的宝贝,即心珠的存在,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人们摆脱贪欲的困扰,寻求内心的解脱和清明。
诗中的昆虫、草木形象生动,通过它们顺应自然法则的例子,诗人表达了人们应该遵循心性的法则,修行自己的内心以实现内心的安宁和升华的思想。
整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通过诗人的描述,读者被引导去思考内在世界的价值和内心的修行,体味到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境界。
见说江都一骑来,筠篮坏土带春回。不堪羁宦思金谷,宁有诗情似玉台。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殷勤分赠须闻早,社后重阳政好培。
紫书夕降御床边,门下褒衣绕数千。捧檄喜随亲色动,授经荣胜主恩偏。相如好赋真童子,贾谊多才患少年。道在不须忧绛灌,一时卿相尺知贤。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何必庭皋木叶黄,秋风无处不凄凉。莫言短发游郎署,且伴閒云入故乡。汉殿早瞻新日月,剑屏犹带旧冰霜。一飞碧落三千里,还向瑶池浴凤凰。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