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归三岛,骑麟入九霄。
祗应明月夜,来此坐吹箫。
丁黼(一一六七~一二三六)(《鹤林集》卷三四《褒忠庙记》),字文伯,号延溪,石埭(今安徽太平西)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歷崇德县尉、秀州录事参军。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信州(《西山文集》卷一二《荐知信州丁黼等状》),迁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爲军器监(《鹤山集》卷八一《赠奉直大夫丁公墓志铭》),因言事被逐。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起爲广西制置副使兼知静江府(《鹤山集》卷四四《夔州卧龙山记》)。六年,改四川安抚副使兼知成都府(《鹤山集》卷一二《制置丁少卿生日》)。端平三年,蒙古军入成都,力战殉难,謚忠愍。有《延溪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元学案》卷六一,《宋史》卷四五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寄题不碍云轩二首》是宋代丁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驾鹤归三岛,
骑麟入九霄。
祇应明月夜,
来此坐吹箫。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丁黼驾着仙鹤回到了遥远的三岛,骑着神兽麒麟进入了九重天空。他认为这是在明月之夜,来到这里吹奏箫音。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丁黼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驾鹤归三岛、骑麟入九霄,他表达了对超凡世界的渴望和追求。这种追求超脱尘世的情感在宋代文人中较为常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清净、高远境界的追求。
诗词的最后两句"祇应明月夜,来此坐吹箫"给人一种宁静、幽静的感觉,似乎诗人置身于一个宁谧的环境中,独自吹奏箫音。明月夜让人联想到皓月当空、月色如水的美景,与前两句的仙境描写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驾鹤归三岛"、"骑麟入九霄",用仙鹤、麒麟等神话中的形象来描绘诗人的追求。整首诗词以宁静、高远的意境为主线,抒发了丁黼对超然世外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展示了他对诗意的追求和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清新、超脱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象描写,表达了丁黼对超凡世界的渴望和对宁静高远的追求,是一首典型的宋代仙骨诗作。
不禁枕簟新凉。夜初长。又是惊回好梦、叶敲窗。江南望。江北望。水茫茫。赢得一襟清泪、伴余香。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泉声虢虢转山隈,错认山头急雨来。赤道千寻上青壁,恍如飞电掣云开。
清淡晓凝霜,宜乎殿颢商。自知能洁白,谁念独芬芳。岂为琼无艳,还惊雪有香。素英浮玉液,一色混瑶觞。
大地何人不梦居,梦中休问梦何如。煮茶消得闲风月,不向蒲团读梵书。
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十二年前边塞行,坐中无语叹歌情。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