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适所遇,爱此山林居。
禅心庭下树,仙诀枕中书。
溪明暑醉后,洞暗春游初。
逢疴药籙补,得意琴声徐。
人生随乐住,世事与閒疏。
勿用挂云网,孤鸿翔太虚。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寄题处州朱山人幽居》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之子适所遇,
爱此山林居。
禅心庭下树,
仙诀枕中书。
溪明暑醉后,
洞暗春游初。
逢疴药籙补,
得意琴声徐。
人生随乐住,
世事与閒疏。
勿用挂云网,
孤鸿翔太虚。
诗意:
这位朱山人在适当的时机遇到了一位喜欢山林生活的年轻人。年轻人深爱着这片山林,他在禅修的心境下,树下思考禅修的教诀,床头读书学习仙道的秘诀。明亮的溪水在炎热的夏天醉人之后,阴暗的山洞里初次体验春天的游玩。面对疾病,他遇到了有效的药物来治愈,同时也能够心满意足地弹奏琴声。他的人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平静,对于尘世的事务能够保持冷静和超然。他不需要将自己束缚在纷繁复杂的云网之中,他像一只独鸿般翱翔于辽阔的太虚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山林居士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通过对于山林居士及其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理念。山林居士喜欢安静的环境,借助自然景色和禅修来达到内心的宁静。他们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境界,同时也能够享受音乐和艺术带来的愉悦。
诗中的溪水、山洞、琴声等自然景物和音乐元素,以及对于疾病的治愈,都代表了生活中的喜悦和满足。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蔡襄表达了对于自然、艺术和心灵的追求,以及对于繁琐世事的淡漠态度。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山林居士生活的美好和理想,同时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生活哲学。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