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大形南址直河津,君有茅庐泲水滨。
苍翠入檐藏绝景,潺湲绕舍隔嚣尘。
久游台阁忘声利,长忆渔樵狎隐沦。
待得功成年至日,归来不负故园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寄题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题傅钦之学士济源草堂

大形南址直河津,
君有茅庐泲水滨。
苍翠入檐藏绝景,
潺湲绕舍隔嚣尘。
久游台阁忘声利,
长忆渔樵狎隐沦。
待得功成年至日,
归来不负故园春。

诗意:
这首诗词寄给傅钦之学士,题在他在济源的草堂上。诗人描述了这个草堂的壮丽景色,它坐落在南方,直面河津,而学士的茅庐就在泲水边。茂密的树木和苍翠的景色进入草堂的深处,形成了一幅宛如世外桃源的美景,潺潺的流水环绕着草堂,将喧嚣的尘世隔绝开来。诗人曾经长时间游历在朝廷的台阁之中,但他已经忘记了名利的声音,而长久怀念起与渔樵狎嬉、隐居沦落的日子。他期待着成功之时归来,不负故园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草堂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功成的追求。诗中的"苍翠入檐藏绝景"和"潺湲绕舍隔嚣尘"揭示了草堂所在地的自然之美以及远离尘嚣的宁静。而"久游台阁忘声利,长忆渔樵狎隐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和对名利的淡漠。最后两句"待得功成年至日,归来不负故园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成功之后能够回到故园,不辜负春光和过往的生活。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冷淡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 《青莲池上客 继重阳韵》

    将来一志环墙坐。没水漉,并泥拖。旦望何须人拜贺。有心做小,无心做大。马自佐。锁灭从前过。净清力壮无灾祸。见祥云,朵头*。玉户金门封爝火。青莲池上客,来开锁。马感荷。得得真功果。

  •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门讯南湖作麽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 《仙佛之孝十首》

    七星明历历,万古仰煌煌。谁识斗宫内,中居孝悌王。

  • 《白月》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 《定风波》

    昔日嘉山第一程。今朝臣海载清清。重泛瑶池真得得,盈盈。昂头堪认自家声。玉浪银波别景致,琼涛朱溜作高名。涌出白莲花一朵,呈呈。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