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刘汉英双清亭》

浑沦一段轻清气,天收不尽归于地。
凝者为山融者溪,揽之可使凡骨蜕。
主人著亭溪山间,心与溪山相往还。
市朝有欲叩以事,鱼鸟不容入其关。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寄题刘汉英双清亭》是宋代曾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亭子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与交融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诗意显得轻盈而清新,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作者以浑沦一段轻清气的描绘,形容了自然界的纷繁气象无法被完全捕捉,天地间的交融与流转无法被完全收纳。作者进一步以山与溪的凝聚与融合来比喻这种交融,凝者为山、融者溪,这种交融的力量可以使得凡人的骨骼焕发新生。亭子主人将自己置身于亭中,心与溪山相互往还,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然而,当市朝中有人试图以物质利益来侵犯这份和谐之时,鱼鸟们不容许他们进入这个纯净的关域。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与追求。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净土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世界中琐碎杂乱干扰的拒绝。整首诗词以轻巧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超脱的境界。同时,通过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对比,诗词也呈现出一种对于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之情。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思索的空间。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传达了对于和谐与纯净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同时,也引发了对于现实世界中物质欲望的反思,以及对于内心净土的追求。整首诗词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境平静与思考的启示。

  • 《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

  • 《颂古一百则》

    一窍虚通,八面玲珑。无象无私春入律,不留不碍月行空。清净宝目功德臂,遍身何似通身是。现前手眼显全机,大用纵横何讳忌。

  • 《岑使君牧襄阳受代还朝某同赵德麟谢公定潘仲》

    使臣抚南夏,万夫久以望。道粹韵宇胜,德满声誉香。炳然龙虎文,瑑此金玉相。笑谈府中居,无为民自康。

  • 《比日》

    比日投簪隐,盂峰列舍椽。值岩因作牖,仍磵即疏泉。斧烂仙棋路,花飞佛雨天。谏帷他夜梦,犹在翠微巅。

  • 《圩丁词十解》

    上通建德下当涂,千里江湖缭一圩。本是阳侯水精国,天公敕赐上农夫。

  • 《岁暮叹三首》

    南山苍苍秋季月,北风如刀青石裂。山阴半夜寒欲冰,晚望高峰看新雪。白衫少年臂鹰去,暮归饮酒烹狐兔。强弓一斛尚可弯,更欲射猎穷吾年。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