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南谷》
译文:
我行走过半个天下,却无缘梦入南谷。
我勤奋地阅读古老的诗篇,终于发现了南谷的真实面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魏了翁所作,题目为《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南谷》。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追寻南山隐士王才臣并揭示南谷真实面貌的心情。诗人曾走遍天下,但却无缘亲身经历南谷的美丽与奥妙。然而,通过阅读古老的诗篇,他得以洞悉南谷的真正面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南谷的向往和对王才臣的敬仰。诗中的"我行走过半个天下"表达了诗人多年的辛勤追寻,却未能亲自到达南谷的遗憾。通过"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这句,诗人告诉我们,尽管无法亲身体验南谷的美景,但通过阅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他仿佛能够窥探到南谷的真实面貌。这种通过文学作品而感知自然美景的方式,凸显了诗人的深情和对诗歌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南谷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古代文学的敬重和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这种追求真实、美好的精神,与诗人对南山隐士王才臣的景仰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文学的融合与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同时也呈现了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