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醉翁遨古醉乡,斯亭有路到羲皇。
九流人品杯中物,万卷家书膝上郎。
山意相迎随步好,花阴独立满身香。
临风诗思谁能画,想见津津喜色黄。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题婺源程氏得寓亭》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天我醉翁漫游在古老的醉乡,
在这婺源,有一条路通向羲皇。
九品官员和普通百姓,都在酒杯中展现各自的品质,
我的书籍就摆在膝上,陪伴着我的身影。
山峦和意境迎接我,步行的时候感觉很好,
花草的阴影里,我独自站立,沐浴着芬芳的气息。
面对大自然的风景,谁能够将我内心的诗意描绘出来,
我想象着见到喜悦之色,如黄色的花朵一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婺源漫游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以“醉翁”自喻,表达了他对于随意自在、不受拘束的向往。他走进婺源,发现一座名为“得寓亭”的亭子,这里是通向羲皇的道路。这里的人们,不论是九品官员还是普通的百姓,都能在酒杯中表现出各自的品质和个性。而诗人则将自己的书籍放在膝上,以读书为伴。这种将书籍作为心灵的伴侣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珍视。
诗人在婺源的山峦中行走,感受着自然的美妙景色,这种自然景色与他内心的意境相互呼应,使他的心情变得愉悦。当他独自站立在花草的阴影中,他感受到了花朵的香气,这种清新的气息弥漫在他的周围空间。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思考着是否有人能够将他内心的诗意描绘出来,将他面对风景时的感受和思绪转化为文字和画面,以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喜悦之情,就像是黄色的花朵一样明亮和美好。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诗人将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愉悦而富有想象力的意境。通过诗人的思考,读者也被引导去思考是否有人能够将内心的感受和思绪转化为真实的艺术作品,以此来传递情感和美好。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阶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飖.吾皇则之,小心翼翼。秉阳亭毒,不遑暇食。土阶苔绿,茅茨雪滴。君既天赋,相亦天锡。德輈金镜,以圣继圣。汉高将将,太宗兵柄。吾皇则之,日新德盛。朽索六马,罔坠厥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可种梅花便可居,此身安处即吾庐。胸中丘壑无今古,笔底烟霞自卷舒。着脚且坚君子操,知心自有圣人书。吾侪幸是苕川客,只好溪头学钓鱼。
凄凄烟雨岭南天,翠壁青林断复连。山县总荒兵火后,土民还住贼巢边。车筒昼夜翻江水,刀具春秋种石田。幸际时和太平日,不须鸡骨预占年。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