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後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寄题宜城县射亭》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作邑三年事事勤,
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
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
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
何况斯民父母亲。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欧阳修对宜城县的深情厚意。他在宜城县任职三年,事事勤勉,对这个地方的风物和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他已经能够为政治留下一份遗爱,为什么还要种花来留给后人呢?他认为自己的友朋们对他的赞赏和欣慕就像芝兰一样可袭,他们对他的温暖和纯真就像金玉一样珍贵。他的关心之情不仅仅是朋友,更是对这个地方的人民,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欧阳修对宜城县的深情。他通过对自己在宜城县任职三年的勤勉和努力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他认为自己已经能够为政治留下一份遗爱,不需要再通过种花等方式来留给后人。这表明了他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自信。他将友朋们的赞赏和欣慕比作芝兰和金玉,形容了他们对他的珍视和喜爱。最后,他将自己对友朋和人民的关心比作父母对待子女,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宜城县的热爱和对友朋和人民的关怀之情。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