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双涧旧标名,我恨当年去不成。
却羡个中人自在,饱看山色听泉声。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寄题隐静三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旧标名的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题隐静三首
五峰双涧旧标名,
我恨当年去不成。
却羡个中人自在,
饱看山色听泉声。
译文:
写给隐静的三首诗
五峰和双涧是以前的标志之地,
我懊悔当年没有去成。
却羡慕那些自在的人们,
他们尽情欣赏山色,倾听泉声。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错过的机会的遗憾之情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五峰和双涧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但作者却未能亲自前往,对此深感遗憾。然而,他却羡慕那些能够在那里自由自在欣赏山景、聆听泉水声的人们。诗中透露出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赏析:
《寄题隐静三首》通过描绘五峰和双涧的景色和自由自在的人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五峰和双涧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宁静,成为了作者向往的目标。作者懊悔自己错过了前往那里的机会,这种遗憾强烈地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中的"个中人"指的是那些能够自在欣赏山色、聆听泉声的人们。这些人不受束缚,能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作者羡慕他们的自由和宁静,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自然的恩赐。
整首诗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唤起了读者对大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共鸣。它呈现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内心自由的渴望,让人感受到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舍家学道,争奈心魔。心中憎爱尤多。心意如猿如马,如走如梭。心生尘情竞起,纵顽心、不肯消磨。心念恶罪,皆因心造,怎免阎罗。奉劝专降心意,把胜心摧挫,如切如磋。心若死灰,自是神气冲和。真心无染无著,起慈心、更没偏颇。心念善道,皆因心造,超越娑婆。
井梧飞早。一雁横空天更好。才子寻幽。争把新诗断送秋。浮生鸥没。莫为尘劳轻度日。倒载何妨。唱彻凉州月在旁。
禾黍离离一径通,游人揽辔即过從。趁齐绸缎鸟闻疏磬,出定高僧见偃松。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昔年曾此题名处,素壁欹斜翠藓重。
呜呼小雅废,边角摇军声。采芹旧青衿,亦须事力征,朱轓挟武将,白眼轻儒生。区区众浊间,嗟子难为清。向来意佑如,岂惟以文鸣。乃今事大谬,老气犹峥嵘。论事抉石猊,摛辞吸川鲸。久抱一束书,空山卧月明。窃忧蠢诐胡,鳞介腥神京。幸存三寸舌,宁守二尺檠。有愚欲献璞,无意
千万年之人,千万年之事。千万年之情,千万年之理。惟学之所能,坐而烂观尔。
境堪图。翱翔云水纵横步。曲江上、飞鸟乌走兔。虎绕龙蟠,坎离相会聚。斡转天关,运动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