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中年悟,嫌工更恐肥。
独行无与语,每出又空归。
姜枣频煎药,袍衫屡换衣。
病身自无赖,犹忍泄天机。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计桐江续稿九卷卷百首书其末》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计桐江续稿九卷卷百首书其末》
诗律中年悟,
嫌工更恐肥。
独行无与语,
每出又空归。
姜枣频煎药,
袍衫屡换衣。
病身自无赖,
犹忍泄天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方回中年时对于诗律的领悟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过于追求诗律的完美会使自己变得疲惫和沉重,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常常感到孤独,无法与他人进行真正的交流。每次创作完一首诗,他又感到空虚和失落。作者生活贫困,不得不频繁地煎药治病,经常更换破旧的衣服。尽管他身体不好,但他仍然忍耐着,不愿意泄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机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方回中年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他意识到过于追求诗律的规范和完美,可能会使他失去创作的灵感和自由。他的孤独和寂寞在诗词中得到了表达,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无奈和无处倾诉的苦闷。同时,作者通过描写自己贫困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于物质困境的无奈和对于疾病的折磨。然而,尽管面临这些困境,作者仍然坚持创作,保持着内心的执着和坚强。整首诗词流露出一种坦然面对困境的态度,以及对于创作和生活的深入思考。
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春早得甘澍,村邻喜欲狂。天公终老手,处处出新秧。
一声天边断雁哀,数蕊篱外蚤梅开。幽人耐冷倚门久,送月堕湖归去来。
一身憔悴挂衣襟,半壁藤床倚树林。去日苦多休检历,知音谅少莫修琴。平康驴背驮残醉,谷雨花栏费朗吟。老向酒杯棋局畔,此生甘分不甘心。
卧对郗人气已真,晚依丘壑更无伦。不须复预清言侣,自是江东第一人。
高标独立岁寒时,不受狂蜂浪蝶知。树百千年枯更好,花三两点少为奇。暗香疎影孤山句,却月凌风水部诗。雇我对渠吟未稳,且将淡墨貌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