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多处说严陵,官事閒时定一登。
野寺岂无僧十百,爱僧须是爱诗僧。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好山多处说严陵,
官事閒时定一登。
野寺岂无僧十百,
爱僧须是爱诗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方回对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诗与僧的热爱。
诗的开头,诗人提到了严陵,严陵是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山中的一处名山。诗人称赞了这座山的美丽和壮观,暗示着自然山水的秀丽景色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诗意和灵感。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官事。官事指的是官员们的忙碌公务。诗人表示在官事繁忙的时候,他会抽出闲暇的时间去登上山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谈到了野寺和僧人。野寺指的是山中的寺庙,而僧人则象征着修行和宁静的生活。诗人认为,野寺中不乏十百位僧人,暗示山中寺庙的众多和繁盛,并借此表达了他对禅修和宗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喜爱,他认为爱僧就是爱那些具备诗意和修行精神的僧人。这里诗人将诗与僧人联系在一起,强调了诗与禅修的共同性,以及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宁静的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禅修和诗意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千门明月,天如水,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少年当此,风光真是殊绝。遥想二十年前,此时此夜,共绾同心结。窗外冰轮依旧在,玉貌已成长别。旧著罗衣,不堪触目,洒泪都成血。细思往事,只添镜里华发。
神州和羹连五城,沙堤新筑泰阶平。正月一日太阳明,殿前两相水金星。天王垂衣珠箔卷,太史新书五云书。火城千枝花外转,道逢吴牛问牛喘。左谋右断天子前,手持五色补青天。南人不敢吹巢火,中国堂堂相司马。
虽老未龙锺,篱边菊满丛。乍凉天气好,里闬正过从。
闻君骑鹤赋归欤,漫写诗篇问起居。后土祠前花在否,平山常是柳何如。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山莺空曙响,陇月
江潮远入河,几度此经过。浦溆渔船聚,泥涂蟹穴多。缠绵吴客恨,哀怨越人歌。一曲头堪白,频闻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