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舸幽寻北果园,应将陈迹问桑门。
地随墙墅行多曲,天著冈峦望易昏。
故国时平空有木,荒城人少半为村。
悠悠兴废皆如此,赖付乾愁酒一樽。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即席次韵微之泛舟》
画舸幽寻北果园,
应将陈迹问桑门。
地随墙墅行多曲,
天著冈峦望易昏。
故国时平空有木,
荒城人少半为村。
悠悠兴废皆如此,
赖付乾愁酒一樽。
中文译文:
画船在幽静的北果园中悠然漂行,
我应该追问那里的历史痕迹,探询桑门(指古时的学府)。
地势蜿蜒曲折,墙墅与其相随,
天空高耸的山岭望上去容易显得昏暗。
故国时光如平稳的流水,但只剩下孤零零的树木,
荒凉的城池,人烟稀少,大半是乡村。
兴盛与衰败皆如此,只能依靠乾愁(指自愁)的酒一樽来解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宰相王安石所作,以描绘一幅画船在北果园中漂游的景象为主线,表达了对故国沧桑和个人心境的思考。
诗中的画船象征着诗人的心灵,在幽静的果园中寻找历史的踪迹,问询桑门,寓意着对过去文化的追忆和对学识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地势曲折、山岭高耸,以及空有的树木和荒凉的城池,表达了对故国时局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担忧。他认为兴盛和衰败都是无常的,人们要学会接受这一现实,并依靠自己的内心力量来应对困境。
最后两句“赖付乾愁酒一樽”,表达了诗人用酒来消解内心的忧愁和苦闷,以及对生活的坦然和豁达。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诗人对故国兴衰和个人境遇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诗意和审美追求。
南园蝴蝶飞,绿草迷行迹。青镜扫长蛾,娟娟弄春碧。锦屏千里梦,寂寞愁芳色。小字写长笺,鳞鸿坐相隔。
默默幽轩祗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閒看白日移。休道嚣尘侵晏宅,由来表里堪黄陂。思惟泯处全真现,存得灵龟笑朵颐。
树隔残钟远欲无,野云漠漠雨疏疏。飞蚊尽逐南风去,父子灯前共读书。
六鹤飞来松帐晓,菊迟梅早年光。西池移宴到萱堂。笙箫清弄玉,环佩暖回香。未问诰花金五色,新来乐事难量。双添雏凤趁称觞。争书八十字,分抱彩衣旁。
岁既遭连旱,天恩锡屡丰。匪霜伊作雪,因燠遂成风。信岂朝夕际,谁云反覆中。寒厅苦无事,冷语却惭工。
静寄向空林,於今岁月深。因知閒趣味,懒与俗浮沉。霁雪千峰玉,朝阳万树金。是吾真富贵,不觉动微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