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墅两冯君,风霆蔼休问。
自昔从之游,诗力借馀润。
夫君凛一敌,鸿笔上群俊。
旧坛今寻盟,得句毋我靳。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寄严文炳》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乌墅两冯君,
风霆蔼休问。
自昔从之游,
诗力借馀润。
夫君凛一敌,
鸿笔上群俊。
旧坛今寻盟,
得句毋我靳。
诗意:
这首诗以写给严文炳的寄语为题,诗人陈造表达了对两位冯姓朋友的赞赏和敬意。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才华,如风暴般磅礴的气势和雄奇的笔力。陈造自幼与他们结识,一直以来都受益于他们的友谊和文学的熏陶。在他们的影响下,陈造的诗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借鉴了两位朋友的才华,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出色。陈造感慨万分,他希望与两位朋友再次相聚,共同交流文学心得,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陈造对两位冯姓朋友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他们的文学才华使他们在文坛上脱颖而出,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陈造通过与他们的交往,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和影响,提升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诗中的"风霆"形容两位朋友的才华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强大而威严,"鸿笔上群俊"则形容他们的笔力高超,能够与众多才子齐名。陈造希望能够再次与他们相聚,一同共进,共同追求文学的境界。整首诗抒发了陈造对友谊和文学的珍视,以及对两位冯姓朋友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陈造对两位朋友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对文学的追求。它不仅展示了友情的珍贵,还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