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江南沈鍊师,未曾相识久相思。
已全真气能从俗,不坠家风善赋诗。
玉笥共游知早晚,金貂回雇觉喧卑。
多惭书札遥相问,更望刀圭换白髭。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寄玉笥山沈道士》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珍重江南的沈道士,
未曾相识却久相思。
他修炼全真之气,
不违背家风并善于作诗。
我们共同游览玉笥山,
他身穿金貂,回雇觉得卑微。
我多次羞愧地回信问候,
更期待着刀圭来交换白髭。
诗意:
这首诗词是徐铉致函给江南的沈道士的作品,表达了徐铉对沈道士的珍视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徐铉赞扬沈道士修炼的全真之气,他尊重家风,并且赞赏沈道士的才华横溢,善于作诗。他们曾一同游览过玉笥山,但由于沈道士的高贵身份,他身穿金貂回雇,而徐铉却感到自己的卑微。徐铉多次惭愧地回信问候沈道士,更期待着能与他交换白髭作为礼物。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徐铉对沈道士的深情厚意。他将沈道士视为至交和心灵的伴侣,尽管二人未曾正式相识,但却长时间怀念着彼此。徐铉高度赞美沈道士修炼的全真之气,这是一种高深的内功修行,使其能在世俗中保持真诚和纯洁。他还提到沈道士不仅具有高尚的家风,还擅长作诗,这显示了沈道士的卓越才华和多才多艺的一面。
诗中的玉笥山象征着两人心灵的交汇点,他们曾一同游览过这座山,这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亲近感。然而,徐铉在描述沈道士身穿金貂回雇时,表达了自己对沈道士高贵身份的羡慕和自卑感。他用刀圭来比喻白髭,希望能与沈道士进行文化上的交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真挚的友谊。
这首诗词描绘了徐铉对沈道士的敬重和思念之情,表达了友谊和情感的深度。通过对沈道士的赞美和期望,徐铉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和才华的向往,展现了他对友谊和交流的珍视。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徐铉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温暖和共鸣的感觉。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