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日日碾红埃,何事良人独未回。
苔锁洞房书久绝,月明深夜雁空来。
寒侵竹叶难成醉,尘暗菱花更懒开。
杳杳云山不知处,夕阳频上最高台。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诗词《寄远》是宋代释智圆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寄远》的中文译文:
车声日日碾红埃,
何事良人独未回。
苔锁洞房书久绝,
月明深夜雁空来。
寒侵竹叶难成醉,
尘暗菱花更懒开。
杳杳云山不知处,
夕阳频上最高台。
《寄远》的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寂寞孤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车声日日碾红埃,说明良人已经离开已久,何事良人独未回,引发了作者对良人迟迟未归的思念之情。苔锁洞房书久绝,描述了洞房中已经长久没有书信往来的情况,月明深夜雁空来,表达了夜晚孤寂的氛围,只有孤雁的呼唤。寒侵竹叶难成醉,描绘了寒冷的气候,竹叶凋零,无法再给人带来欢愉的醉意;尘暗菱花更懒开,表达了菱花黯淡无光,不再鲜艳欢快的状态。最后两句杳杳云山不知处,夕阳频上最高台,通过描绘远方云山和夕阳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期待。
《寄远》的赏析:
《寄远》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景物和氛围的变化,诗中融入了对亲人离别、无尽思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车声日日碾红埃、苔锁洞房书久绝等形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和思念的深情。而寒侵竹叶难成醉、尘暗菱花更懒开等意象,则通过自然界的映照,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失落。最后两句以杳杳云山和夕阳频上最高台为景,展示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追思和期待,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柔情和希望。整体而言,《寄远》以简洁的表达、凝练的意象和深情的思绪,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娓娓道来,给人以深沉而动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