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赞太平,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能向当初见未萌。
石介(一○○五~一○四五),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尝讲学徂徕山下,学者称徂徕先生。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释褐郓州观察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调南京留守推官,三年代父远官嘉州军事判官,旋以母丧归泰山。庆历二年(一○四二)召爲国子监直讲。四年,擢直集贤院,不久通判濮州,未赴。五年卒,年四十一。有《徂徕石先生文集》二十卷,其中卷一至卷四爲诗。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徂徕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石介诗四卷,以清光绪十年刊潍县张次陶藏影宋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五十五年燕山石氏刻本(简称石本),康熙四十九年徐肇显刻本(简称徐本),清干隆五十七年剑舟居士钞校本(浙江图书馆藏,简称剑本)等。
诗词:《寄赵庶明推官》
四十年来赞太平,
君王耳畔管箫声。
定襄地域俄连震,
莱牧男儿忽议兵。
明日边烽高百尺,
同时御府出三旌。
将军请用多多算,
能向当初见未萌。
中文译文:
四十年来一直颂扬太平,
君王耳边传来箫声。
定襄地域骤然震动,
莱牧的男儿们突然议论起兵。
明天边界的烽火高达百尺,
同时皇家的旗帜升起三旌。
将军请多加考虑,
能否预料到当初未曾发生的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石介所作,题目为《寄赵庶明推官》。诗中描述了一个时代的太平景象以及人们对未来的担忧。
首先,诗人称赞了四十年来的太平时期,赞美了君王聆听音乐声的宁静。这里的太平指的是国家的安定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人们向往的境况。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一种突变的情景。定襄地区突然发生震动,而莱牧的男儿们也突然开始议论起兵事。这暗示着太平时期的表面平静下隐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可能有人在暗中策划着动乱。
接着,诗人描述了明天的边界将会高达百尺的烽火,同时皇家的旗帜也会升起三旌。这里的边烽和旗帜象征着战争和军事行动的开始。诗人呼吁将军多多考虑,能否预料到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这句话表达了对将军的期望,希望他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战事,从而采取正确的决策。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平时期的赞美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军事决策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阁阁蛙鸣夜,嘈嘈鸟语春。物情犹任理,世事岂由人。时自有迟速,道初无屈伸。圣贤得贫力,吾恨不全贫。
细看黄花把一枝,东篱犹是昔人非。题糕酒外豪心在,吹帽风前素发稀。雁叫霜天悲故国,鸦翻溪树背寒晖。百年独有閒居乐,可怪东山事竟违。
洋洋嘉鱼,儜以芳罟。君子有德,嘉宾式歌且舞。
离离秋实压枝柔,带露含烟烂不收。须信新安生鸭脚,大胜霅水熟鸡头。
朝采卷耳,于陵于冈。取叶存根,以备酒浆。嗟我怀人,在彼遐方。闵其勤劳,寤寤弗忘。念得送我,置尔之傍。所愿莫遂,徘徊彷徨。凤游四海,亦思其凰。毋以道远,而易中肠。好鸟和鸣,其飞颉颃。感物增忧,泣涕沾裳。
昔遇风雪时,孤舟泊吴埭。江潮未应浦,尽室坐相对。行庖得海物,咸酸何琐碎。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是时值新岁,庆拜乃唯内。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咀橘齿病酸,目已惊老态。岂意未几年,中路苦失配。嘉辰众所喜,悲泪我何耐。曩欢今已衰,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