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旌旆镇兹邦,曾奉樽罍佚老堂。
彩服过庭闻政术,缁衣传世见诗章。
斗龙门外波光绿,集凤台边柳色黄。
应感归欤形丽唱,故园春草满池塘。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寄郑州曾资政》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鲁公(指孔子)的风采和影响,以及作者对归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鲁公旌旆镇兹邦,
曾奉樽罍佚老堂。
彩服过庭闻政术,
缁衣传世见诗章。
斗龙门外波光绿,
集凤台边柳色黄。
应感归欤形丽唱,
故园春草满池塘。
诗意:
这首诗以鲁公(孔子)为主题,通过描述他的威严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鲁公曾经在庭院中佩戴彩服,听闻政治智慧;他穿着朴素的缁衣,诗篇流传至今。诗词以斗龙门外的波光绿水和集凤台旁的黄柳色彩勾勒出生动的场景,表达了对故园的美好回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鲁公的描写,展示了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后代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韩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鲁公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彩服和缁衣的对比,展示了鲁公不仅在仪式上庄重肃穆,也在传世的诗章中展现出智慧和学识。诗中的斗龙门和集凤台,则通过色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生动的自然景观之中,增强了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鲁公为主题,又将他与故园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鲁公的赞美和对故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家园的眷恋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既表达了对鲁公的崇敬和敬仰,又表达了对故园的眷恋和思念。
子晋吹笙未是仙,阿丕横槊少金篇。小吟春著梅梢句,一日东风四海传。
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清狂畴昔有三藁,警策即今无一联。汝辈未宜轻宿士,此翁犹及见先贤。丁宁稚子收残草,他日笺家要谱年。
文德洽隆平,蓬山蠹简盈。汉金方尽购,秦石谅难程。稽古承先志,宣猷聚世英。刊修百家备,紬绎十年成。休汰当冬日,多欢奉相衡。岂期颁睿藻,何以报兹荣。
五色何年补穴寥,百弓无地驾琼瑶。老龙千尺卧寒玉,雌儿半空横彩绡。天路行看星象逼,江涛怒息水悄嚣。骑鲸便欲超银汉,直钱台阶挹斗杓。
曾向高安见大愚,迢迢一路彻天衢。而今到处无些事,困睡饥餐得自如。
庐山真面何难识,扬子江边一岭奇。公路崎岖开古道,林园宛转创新陂。行游险处防盲目,向导堪称指路碑。五老峰前庄稼好,今年跃进不须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