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巍然占碧巅,分明高举欲擎天。
升沉尽待招携力,指点都归造化权。
好与清霄扶日月,莫留寒嶂弄云烟。
不知千古兴亡事,屈指而今是几年。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甲子春趋太学过华山赋仙掌峰》是宋代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只巍峨的仙掌矗立在碧巅上,高高地举起,似乎要触摸天空。升起和沉降皆需要借助它的力量,它指引着一切回归自然。它与清晨的霞光一同扶持太阳和月亮,不再停留于寒冷的山峰中嬉戏云烟。不知道千年来兴亡变迁的事情,转瞬之间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华山仙掌峰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壮观而富有哲理的景象。仙掌峰巍然屹立在碧巅之上,高耸入云,给人一种气势恢宏、振奋人心的感受。它仿佛是天地间的枢纽,代表着造化的力量。掌峰上升下降的过程需要依靠这种力量,而仙掌峰作为造化的象征,指引着一切归于自然的道理。
仙掌峰不再局限于寒冷的山峰之中,而是与清晨的霞光一起扶持太阳和月亮。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人们不要被短暂的困境所困扰,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他说不知道千年来兴亡变迁的事情,暗示了历史的长河无法被个体所完全把握,人们常常只能屈指算计自己所处的当下。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人类对于时间的无奈和渺小感。
整首诗以华山仙掌峰为背景,通过描绘其壮丽景象和抒发对时间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它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力量,又引发了人们对于命运和历史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