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原庙汉家仪,羽卫亲来此一时。
天子当怀霜露感,都人亦叹鼓箫悲。
纷纷瑞气随云汉,漠漠荣光上日旗。
尘土未惊阊阖闭,绿槐空覆影参差。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驾自启圣还内》
作者:王安石(宋代)
衣冠原庙汉家仪,
羽卫亲来此一时。
天子当怀霜露感,
都人亦叹鼓箫悲。
纷纷瑞气随云汉,
漠漠荣光上日旗。
尘土未惊阊阖闭,
绿槐空覆影参差。
中文译文:
衣冠整齐庄重,如同汉朝时的仪式,
羽卫亲自护送,来到此地的一刻。
天子应当感慨万千,如同感受到霜露的滋润,
都城的人们也不禁击鼓吹箫,深感悲伤。
瑞气纷纷随着云彩飘散,
冷冷的荣光升起在日旗上。
尘土还未惊扰庙宇的门扉,
绿槐树影空荡荡地交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代时期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皇帝归来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盛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衣冠整齐的羽卫护送着天子回到原庙,展现了皇权重归的庄严和壮观。衣冠原庙指的是皇帝在即位时所举行的庙会,象征着国家的仪式和传统。
其次,天子归来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感叹。作者以天子的心情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认为天子应当怀念过去的荣光和辛酸,而都城的百姓也感叹时光荏苒,生活的悲欢离合。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皇帝归来时的景象,瑞气纷纷随着云彩飘散,荣光在日旗上升起,给人一种祥瑞和庄重的感觉。然而,尘土还未惊扰庙宇的门扉,绿槐树影空荡荡地交错,暗示着庙宇的冷清和时代的变迁,让人感叹兴盛与衰落的无常。
整首诗以庄重的语言和景象描绘了皇帝归来的场景,通过皇帝和都城百姓的感叹和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兴盛的期望。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庄严壮观的景象,又有冷清和变迁的寓意,给人以深思和感伤之感。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年来惟懒拙,殊觉称幽居。
溶溶春水漾琼瑶,两岸菰蒲长绿苗。几度踏青归去晚,却从灯火认红桥。
沉冥众所遗,咫尺绝佳期。始觉衡门下,翛然太古时。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
已满葵丘戌,民犹借一年。何曾拔薤本,亦不用蒲鞭。羡帑留修泮,公厨少起烟。今无采诗者,付与后人传。
青疏老瘦碧孱颜,杳杳深深万翠间。侍坐侍行仍侍立,雪松霜竹雨余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