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荐福寺》

细看莫莫堂前月,似是寥寥五祖灯。
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
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於住院僧。
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

作者介绍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作品评述

《荐福寺》是宋代艾性夫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荐福寺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并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细看莫莫堂前月,
似是寥寥五祖灯。
曾有虎来听法去,
更无碑可付雷轰。

修廊半是题诗壁,
游客多於住院僧。
我亦飘零归未得,
竹床分卧看云生。

这首诗词以寺庙为背景,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示了荐福寺的景象。首句"细看莫莫堂前月",通过观察寺庙前的月亮,表达了一种寂静与空灵的氛围。"似是寥寥五祖灯"则暗示了五祖慧能的禅宗教义,以及寺庙中传承的佛法。

接下来的两句"曾有虎来听法去,更无碑可付雷轰",表达了过去曾有虎(指虎丘山)来此寺庙听取佛法,却无法通过碑文等方式将这种法力传达出去。这种隐喻,既揭示了佛法的深邃和超越言语的特性,也暗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修廊半是题诗壁,游客多於住院僧",这揭示了寺庙中游客众多,而住院的僧人相对较少,寺庙已经逐渐成为景点,失去了原本的宗教氛围。这种景象让作者感到飘零和无所归属。

最后两句"我亦飘零归未得,竹床分卧看云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心境。诗人以自己的飘零之身,通过分卧竹床观看云的生长和变化,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的境界。这种境界通过寺庙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禅宗修行者对于内心的反思和探索。

总体而言,《荐福寺》这首诗词以描绘寺庙景象为线索,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和哲学内涵。诗人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化的担忧,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探索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 《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寮观新乐》

    仲春蔼芳景,内庭宴群臣。森森列干戚,济济趋钩陈。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正声迈咸濩,易象含羲文。玉俎映朝服,金钿明舞茵。韶光雪初霁,圣藻风自薰。时泰恩泽溥,功成行缀新。赓歌仰昭回,窃比华封人。

  • 《布袋和尚赞恭依圣上韵》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海岳逃形,佛魔路绝。列列挈挈,翘翘杰杰。大机兮棒打不回闲,大用兮利剑流鲜血。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 《摸鱼子 洹堂盆池红日莲开,予适卧病城居,》

    者方未已,喜而赋此笑当年柏台兰省,四时风景孤负。归来幸得身无事,底又匆匆朝暮。心口语。是传癖诗*,常把芳辰误。夜来风雨。早练*云飘,红衣霞卷,香滴翠杯露。司花手,无限芳妍留住。凝汝为我延伫。姑仙绰约如冰雪,次第相从微步。天不妒。便失却东隅,尽有桑榆路。人间

  • 《海月谣(送赵永兴宰)》

    晚秋烟渚。更舟倚、萧萧雨。水痕清汜,迤逦渐整,云帆西去。三叠阳关,留下别离情绪。溪南一坞。对风月、谁为主。酒徒诗社,自此冷落,胸怀尘土。目送鸿飞,莫听数声柔橹。

  • 《大宁以雨复留借榻老僧禅室》

    乞得禅房半日留,卧看岩雨泻清沟。浮云岂是尘中物,又逐秋风天外游。

  • 《赠欧阳明府》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回舟却惆怅,数宿钓鱼湾。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