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见李提学所和诗次韵》

南来藉藉已声先,遥挹清扬意谓然。
果见新诗金掷地,始知余子管窥天。
三书光范门前拜,一斗长安市上眠。
旧日猖狂俱已矣,输君衡鉴政高悬。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见李提学所和诗次韵》

李提学是指李观,他是宋代文学家、官员。这首诗是方回写给李观的回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南方的风声传来,先声夺人,远远地传递了清扬的情意。果然看到了你的新诗如金子般洒落在地,才明白你的才华可以窥见天堂。我拿着三种书籍在你门前虔诚地行礼,一斗米在长安的市场上沉睡。过去的狂妄已经过去了,只有你的衡鉴高高悬挂。

诗意:
这首诗是方回写给李观的回诗,表达了对李观才华横溢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诗中描绘了南方的风声传来,先声夺人,预示着李观的声望已经先行一步。方回称赞李观的新诗如金子般闪耀,认为李观的才华可以窥见天堂,表达了对李观文学成就的高度赞赏。方回自谦自己拿着三种书籍在李观门前虔诚地行礼,一斗米在长安的市场上沉睡,对比了自己与李观的不同处境,突显了李观的才华和地位高于自己。最后,方回承认自己过去的狂妄已经过去,唯有李观的衡鉴仍然高高悬挂,表达了对李观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观才华的赞美和对自己境遇的反思,展示了宋代士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尊重。诗中运用了明快的语言描绘南方的风声传来,先声夺人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李观的声望已经超越了自己。诗中的金子般洒落、窥见天堂等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李观的才华和地位的卓越。最后,通过自谦自己的行为和承认过去狂妄的态度,表达了对李观的敬佩和对他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高度评价。整首诗以自谦和赞美交织的方式,展示了宋代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对才华的敬重,体现了当时士人的高雅风范。

  • 《依韵和刘敞秀才》

    安得采虚石,师道欲吾广。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後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舌吻张洪锺,小大扣必响。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怳。今子诚有志,方驾已楼枉。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典丹皆可寻,圣言

  • 《咏史诗》

    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 《黄莺儿》

    多情春意忆时节。北圃人来,传道江梅,依稀芳姿,数枝新发。夸嫩脸著胭脂,腻滑凝香雪。问伊还记年时,正好相看,因甚轻别。情切。往事散浮云,旧恨成华发。算知空对,绮槛雕栏,孜孜望人攀折。愁未见苦思量,待见重端叠。愿与永仿高堂,云雨芳菲月。

  • 《幽窗(以下《香奁集》)》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 《送顾云下第》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 《初冬杂咏》

    古寿书来言得婿,东阳人到报生孙。一家三处俱强健,且拨闲愁近酒尊。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