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尘无奈染征衣,况是南宫逐客归。
后夜子陵台下去,只应惭愧钓鱼机。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江上舟中》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京尘无奈染征衣,
况是南宫逐客归。
后夜子陵台下去,
只应惭愧钓鱼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船中的心境。他的衣袍被京城的尘土所染,说明他久居城市,不得不穿着征途上染上灰尘的衣物。而此刻他正乘船离开南宫,背井离乡,像逐客般归去。深夜里,他在子陵台下的船上,看着渔船静静地停在水边,想到自己的身份和境遇,感到愧疚,仿佛自己只是一个愚昧的钓鱼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身处环境和内心感受,表达出一种离愁别绪和自省的情感。首句以“京尘无奈染征衣”来暗示诗人身世的无奈和艰辛,将尘土融入了征途的衣袍之中,突出了离别的艰辛和不舍。接着,诗人以“况是南宫逐客归”表达了离别的主题,南宫指的是帝王的宫室,逐客归则意味着诗人背井离乡,感叹人生离散之情。
后两句通过具体描写夜晚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状况,进一步深化了离愁别绪。夜晚的子陵台下,诗人看到渔船停泊在水边,想象自己与这些渔民相比,显得渺小而愚昧,以此自省自己的身份和境遇,感到愧疚和自责。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以及对离别和自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