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阡松槚已交柯,狂潦侵凌一尺过。
拟欲移根易嘉本,正须捄土捍层波。
伤心半夜飞蝴蝶,触眼何人是橐驼。
火迫归欤亲在视,定教枯卉再婆娑。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爲祕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着《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这首诗词《江阴新阡松柏为大浸所坏累夕见於梦寐》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阴新阡松柏为大浸所坏累夕见於梦寐。
新种的松柏树已经交错交织起来,狂暴的洪水侵蚀,超过了一尺高。本来打算迁移根基换个更好的地方,但却迫切需要舍弃旧土壤来抵挡层层波涛。伤心的夜晚,蝴蝶飞翔,不期然地触动了我的目光,却看到了一个背负包裹的旅行者。火灾迫使他归来,是否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呢?定会让干枯的草木再次摇曳起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阴新阡松柏树被洪水冲毁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和思考。新种的松柏树生长茂盛,但面对狂暴的洪水侵袭,树木已被摧毁超过一尺高。诗人本想将这些树木迁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但为了抵挡洪水的袭击,却不得不舍弃原有的土壤。在这个伤心的夜晚,诗人看到一只蝴蝶飞翔,引起了他的关注,却发现蝴蝶的背上背负着行李,像是一个背井离乡的旅行者。诗人猜测这位旅行者是否是因为火灾而不得不返回这里,是否亲眼目睹了松柏树的被毁景象。诗人确定,即使是干枯的草木,在旅行者的注视下也能再次焕发生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阴新阡松柏树被洪水冲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松柏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和长寿,而洪水代表着破坏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诗人在面对这种自然力量时感到无奈和伤感,同时也思考着生命的脆弱性和无常性。他触动了蝴蝶的目光,并将其比喻为一个背井离乡的旅行者,既表达了诗人对蝴蝶自由飞翔的羡慕,也暗示了人们面临困境时的无助和迷茫。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干枯的草木重新生长的期望,希望在逆境中重新找到生机和希望。
天晴四塞蔼苍苍,古殿秋阴下夕阳。急管向传流水咽,残碑空覆落花香。绵坳钱库遗千载,涧藻溪毛祀一乡。玉辇不游芳草合,屯云翠盖寄寒螀。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竹陂雁起天为黑,(小竹陂在县北。)桐柏烟横山半紫。(桐柏庙在县南。)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今日霜殊重,衰翁老可怜。朝晡两炊火,覆藉一床毡。人客容称疾,儿童不搅眠。云开见残日,更爱小窗妍。
翠箔阴阴笼画阁。昨夜东风恶。香迳漫春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伤春比似年时觉。潘鬓新来薄。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