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雪西南下,愁霖日夜倾。
高城人避水,古庙吏祈晴。
沙鸟依庭宿,渔船入市行。
老夫隐几意,可但悯吾生。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江涨》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江水上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这种环境下的愁苦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涨》中文译文:
暑雪西南下,愁霖日夜倾。
高城人避水,古庙吏祈晴。
沙鸟依庭宿,渔船入市行。
老夫隐几意,可但悯吾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暑雪融化后,雨水不断倾泻的景象。江水上涨,人们躲避洪水,官吏在古庙中祈求晴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沙鸟停栖在庭院上,渔船也驶入市区。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隐居的心境,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悲叹和惆怅。
赏析:
《江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水上涨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中的暑雪融化、愁霖日夜倾,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感觉。高城的人们避水、古庙的吏人祈求晴天,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抵抗和对良好天气的期待。沙鸟依庭宿、渔船入市行,揭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老年隐居的心态,他思考自己的生活,感慨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独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昔人十月菊,已恨光景衰。今兹十月菊,瘦蕊未觉迟。两年无官历,弦望占盈亏。人言闰在子,节候固应违。此物秉坚正,未怕风霜欺。宁同此身槁,不与清香离。香性自流传,更过梅花枝。
近说阮生病,将无鸡骨妨。贫家移二室,奇字检三仓。相别已经岁,得诗凡几囊。报君张武仲,革履学胡装。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留尔纫秋桂,归欤迫戍瓜。定将儒术饰,肯以惠文夸。狱敬裨王国,帷褰佐使家。公余更努力,学似海无涯。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