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南望稻新熟,梦泽悠悠伤远目。
春风岭上望齐安,太昊城边揽秋菊。
那知岁暮东州客,大山苍寒晓霜白。
云收雾卷日月明,却上天衢瞻玉色。
敝裘疲马古道长,九旬刺史归空囊。
归去故人应笑我,满衫清泪说浔阳。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将至都下》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离乡背井、远离家乡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竟陵南望稻新熟,
梦泽悠悠伤远目。
春风岭上望齐安,
太昊城边揽秋菊。
那知岁暮东州客,
大山苍寒晓霜白。
云收雾卷日月明,
却上天衢瞻玉色。
敝裘疲马古道长,
九旬刺史归空囊。
归去故人应笑我,
满衫清泪说浔阳。
诗意:
这首诗以离乡背井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旧友的留恋之情。诗中描绘了作者远离家乡、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的心境和遭遇。他站在竟陵(现今江苏扬州市境内)南望,看到稻谷已经成熟,却没有人来收割,使他的目光远离、心情悠远。他望着齐安山,感受春风吹拂,却无法感受到家乡的安宁。他在太昊城边揽起秋菊,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他凄然发觉,岁暮时节成为东州的过客,大山苍寒,晨霜皑白,云收雾卷,日月明亮,他却只能远远地瞻仰着天衢上的玉色。他穿着破旧的衣袍,骑着疲惫的马匹,走在古老的道路上,久任官职的九旬刺史归来,却只带着空空的囊袋。他想到归去后,故人们可能会嘲笑他,他满衣清泪地告诉他们他的思念之情和对浔阳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离乡别井的无奈和思乡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以及对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他以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作为表达,通过对离别和归乡的对比,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旧友的留恋之意。整首诗以朴实的笔触,将诗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相融合,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驾幸温泉日,严霜子月初。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
紫云楼阁燕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残照下山花雾散,万年枝上挂袈裟。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
绳床拥敝禂,初起发未栉。南窗展书卷,就暖读寒日。门前绝车马,薄暮垂片席。短墙挂纤蔓,幽鸟啄红实。群蜗恶积雨,缭绕篆空壁。男儿处贫贱,举首宇宙窄。翩翻枪榆鸠,宛转匿絮虱。妻孥竞相笑,憔翠守文笔。
十月小春时令。万物归根安静。独我水云间。过东山。直指古燕无定。老也敢违天命。回首望终南。再来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