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戒杀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平等与尊重的哲理。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应何如。
诗意和赏析:
《戒杀诗》表达了黄庭坚对生命平等的思考与倡导。诗中以简练的语言,直接点出所有生物的肉体都是相同的,无论是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相同的血肉之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平等的观念是佛教所倡导的,也是黄庭坚对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理解。
诗词通过对比不同的形体和境遇,强调了生命的平等和相对性。作者指出,痛苦与折磨并非只为自己所独有,而是所有众生共同的经历。同样地,获得丰盛和滋养也不应是自私地追求,而是应该与他人分享,体现出一种宽容和慈悲的态度。
最后两句诗,黄庭坚以自问的方式呼吁不要让阎王断送众生的命运,而应该自己反思,思考如何应对和理解生命的平等和相对性。这种自省和思考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熟虑和对众生的尊重。
《戒杀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了生命平等与尊重的哲理。它提醒人们要以一种宽容和慈悲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众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与相对性,从而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西出阳关有旧知,薰风渌水泛莲时。烦君传语诗书帅,更寄台城别後词。
忽见平安字,封题是老亲。自惊为客久,不敢述家贫。松菊纵多故,路途惟一身。临风应不尽,还问寄书人。
长干风景地,台上每淹留。云树空濛色,烟江缥缈流。席前芳草暮,钟外雨花收。梦寐城南路,何年寻旧游。
岐汴无烦和协使,秦云送我入梁园。残灯半夜梦回雨,心事谁来恸哭论。
谒入久不出,兀坐如枯荄。苍头前致词,问我何因来。士节久凋丧,人情易嫌猜。本无性命忧,不去安待哉。
一别经年见未曾,冲寒相值意凌兢。肌肤姑射仙人雪,品格中山孺子冰。清浅池塘春未动,黄昏篱落月初棱。从来自倚心如铁,被恼如今似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