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解舟雷江,过东流县》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经过雷江、东流县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云散烟还合,天昏日半烘。
青山犹淡白,碧水欲轻红。
棹进欣恬浪,公无怨逆风。
回思五湖里,敢望大江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云、烟、天、日、山、水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在船上的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云散烟合的景象,天色昏暗,太阳只照亮了一半。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
接着,作者描绘了青山淡白,碧水欲染红的景色。青山淡白可能是因为远处的山色被雾气或云雾所笼罩,而碧水欲染红则可能是因为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水面上,给人一种温暖而美丽的感觉。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描述了船行进的情景。他欣赏着船在平静的波浪中前行,感受到了宁静和喜悦。即使遇到逆风,作者也没有怨言,表现出他对困难的坦然面对和乐观态度。
最后两句,作者回想起自己曾经在五湖地区的生活,勇敢地向东望大江。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对未知的勇敢探索。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船行的描写,诗人也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和困难,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和勇敢。
松皮冠赠松山客,惭愧红尘赤日中。好向浮云傍归路,定应剩听入琴风。
不休去,不歇去,业识忙忙去,七颠八倒去,十字街头闹浩浩地声色里坐卧去,三家村里盈衢寒路荆棘里游戏去,刀山剑树劈腹剜心鑊汤炉炭皮穿骨烂去。
前年邦人迎公来,人人喜公来何暮。今年邦人送公去,人人恨公去何遽。公在南漳甫三年,仁政率起百年慕。在民条目皆可书,及人惠爱何胜数。农歌田野士歌学,工歌市廛商歌路。攀辕无愿以公归,断鞅必欲留公住。天子爱民南北均,岂暇私漳一隅故。命公乘轺使荆湖,历访民瘼清民蠹。
江南擅名胜,雅爱陆敬风。岂无可以赠,折枝寄邮筒。缄香不敢泄,千里一寸衷。对雪感岁暮,白头谩西东。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
江蓠生古砌,花每落禅床。嘉客未采掇,空门自馨香。名因诗目见,色对道心忘。不遇陆内史,谁知殊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