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宝明珠非有纇,全珍良玉自无瑕。
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诫子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珍宝明珠和玉石的品质,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深刻思考和警示。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至宝明珠非有纇,
全珍良玉自无瑕。
为珠为玉尚如此,
何况为人多过差。
诗词的诗意在于通过宝石的比喻,探讨人的品质和素质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明珠"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的宝物,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
首先,"至宝明珠非有纇"意味着即使是最宝贵的明珠,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这暗示着人无论多么优秀,都难以完全没有缺点和瑕疵。
然而,"全珍良玉自无瑕"指出良好的玉石却是完美无瑕的。这表明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纯洁和无瑕的品质。
最后,诗人通过"为珠为玉尚如此,何况为人多过差"的句子,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品质应该比珠玉还要高尚。如果珠玉都能够有缺陷,那么作为人类,应该更加努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和品德。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通过对珠玉品质的比喻,诗人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不完美和有待改进之处。他提醒子女要不断修正自己、追求更高尚的品质,以成为完美的人。这首诗词也成为了教育子女的经典文本,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提高和自我完善。
牵马街中哭送君,灵车辗雪隔城闻。唯有山僧与樵客,共舁孤榇入幽坟。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台榭罗嘉卉,城池敞丽谯。蟾蜍来作鉴,螮蝀引成桥。燕任随秋叶,人空集早潮。楚鸿行尽直,沙鹭立偏翘。暮角凄游旅,清歌惨泬寥。景牵游目困,愁托酒肠销。远吹流松韵,残阳
日日东园探早梅,那知一夕万林开。君诗还似扬州句,扫尽因风柳絮才。
明眼知何在,山门久寂然。宗风未沦替,还喜一镫传。
寒气方穷律,阴精正结冰。体坚风带壮,影素月临凝。冬赋凌人掌,春期命妇升。凿来壶色彻,纳处镜光澄。鲁史曾留问,豳诗旧见称。同观里射享,王道颂还兴。
峨峨紫阳山,翼翼素王宫。中藏朱子书,颇有邹鲁风。在昔三十年,我尝游其中。一溪练带如,环以千翠峰。朝岚与夕霏,四景日不同。惜哉屐齿折,我舟遽云东。子今振木铎,出为斯文宗。诸生列馆下,待问如撞钟。明经别同异,析理开愚蒙。独坐三鱣堂,教思传无穷。庠序足真乐,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