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葛洪家,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常光遍天下。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误入葛洪家后,与葛洪进行交谈,尽述天涯琐事的情景。诗中探讨了自我本性的无为福胜之道,以及内在的智慧与光明在世间的普遍存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误入葛洪家,
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
常光遍天下。
这首诗的诗意深邃而富有禅意。作者形容自己误闯进葛洪家中,与葛洪对话时,尽述了天涯海角的琐碎事物。通过这种场景的描绘,作者在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境界。诗中的"无自性"意味着人无固有的本性,事物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作者通过这种理念,表达了超脱于世俗的境地。"常光遍天下"则暗示着内在的智慧与光明贯穿于整个世界。作者认为智慧与光明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词体现了佛教禅宗思想,探讨了人性、存在与智慧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对人间琐碎事物的超越,强调了无为福胜的境界。这首诗词具有一种超越性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本质,追求内在的智慧与光明。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